“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可爱的长颈鹿,需要用到细木棍、粗木棍还有木块。”在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朱台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能工巧匠工业实践工坊,朱台镇西单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学习木工工艺。
(资料图)
测量、划线、锯木头、粘贴,再用麻绳作鬃毛和尾巴,一只可爱的小长颈鹿在学生的手中逐渐成型。“在这里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还能动手制作,我现在又多了一个新爱好。”通过参观实践,西单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冠群已经深深喜欢上这个地方。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去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一项课题,将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为中小学劳动实践的课堂。为此,朱台镇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1+N”全域研学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劳动实践和研学教育同频共振。
“‘1’就是朱台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朱台镇副镇长周咪介绍,他们将西单村闲置30多年的资产盘活再利用,整合朱台及周边劳动教育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好学朱台”为主题,从农业、工业、民俗、工艺、红色文化等角度构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让“乡野变课堂、陋室变教室”。
“目前基地已开始运营,预计年内可实现不少于2万人的流量,为村集体增收至少80万元,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基地未来的发展,周咪充满信心。
以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将朱台镇特色农业、工业、红色、传统文化、自然生态、乡村振兴等多个资源单位串联成线,便形成了“N”。
“‘N’分布在朱台全域,目前已确定齐峰新材造纸博物馆研学基地、陈营村乡村记忆纪念馆研学基地、禾丰种业现代农业研学基地、鹧鸪戏传承发展研学基地等6个课外实践点。”周咪介绍,下一步还将充分调动各村积极性,深挖本村灵魂和内核,充实实践点,不断充实全域研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通过“1+N”全域研学模式,朱台镇最大化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新的就业需求,促进人才回流和高年龄段人群再就业。
“乡村振兴与研学教育同频共振,可以激发本地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造新活力,不仅为本地产业提供一个展示展销的平台,带动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再就业,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家乡情怀。”朱台镇党委书记吴雪江介绍,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美、农民富、农民强,希望通过全域研学体验,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粒“热爱家乡 建设农村”的种子,让学子“归巢”,筑梦家乡。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镇级农业联合发展公司,探索‘研学+营地经济+带货经济+特色休闲农业经济’,将‘好品朱台’特色农产品、新开发厨具等工业教具品、齐文化文创作品纳入研学下游产业链,带动培训、采摘、电商、民宿、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发展,通过对研学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吴雪江表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常晨 报道)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直播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